Learning Scala
近日的生活略显平淡,被困于校内而不允许随意出行,听 Dr. Xinkang Jia 说 Coursera 上使用 edu 邮箱可以在 9 月底前 free enroll,那正好想要了解一下 JVM 平台的语言,又顺便想尝试一下真正的函数式语言,于是选择了 Functional Programming Principles in Scala 这门课。Martin Odersky 的教学方式与过去接触到的语言入门课程有点不太类似,并非以语法、类型等入手,而是以高阶函数这一 FP 最突出的特点逐渐熟悉 Scala。虽然这门课时间不长,但对于暂且只熟悉了 OOP 的人而言,已经能领略到 Scala 的优雅与魅力。
课后作业
说实话对于大部分人而言,这门课的课后作业难度略显不够平滑。在介绍了基本结构与(尾)递归之后,随之而来的作业是三个算法:帕斯卡三角,括号平衡,找零的所有组合,有人在 forum 里吐槽课后题就像是在做 Leetcode。也许有人具备 Java 或 C# 背景,我看到 forum 里还有 PHP 背景的,他们的思考方式会受到 OOP 的约束,会首先以循环的结构去思考问题,这是多年面向对象编程的练习所导致的,也就很难以一个递归的想法来思考出这个函数应该怎么实现。并且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,即使你通过了测验,也没有答案提供给你,这其实对于学习一种新的编程范式不够友好,对于一个问题会显得比较茫然,无从下手,又不知如何改进自己的代码。起初我也有这种困难,虽然有使用过 LINQ 中高阶函数的经验,但是对于递归的写法还是不太适应。
高阶函数
Week 2 介绍了高阶函数和 Currying 的概念,凭借对 C# 中 Func 的了解这些概念都是非常类似的,问题还是在于课后作业,要求实现一种集合并具备并集、差集、补集的功能。难点在于这个集合的定义是函数 Int => Boolean 的 alias,并且没有那种 listOf 的功能。那么实现这一的一个集合就完全不能够用 OOP 的想法,存到一个 array 里这样去实现,而是要不停地复用高阶函数,每个操作得到的集合实际上也是 lazy 的。以 setOf (1, 2) 为例子,写法就是这样的:
1 | type FunSet = Int => Boolean |
在调用 contains 方法的时候,OOP 里就会把 array 中的每一个 element 都进行一次比较,而 Scala 里则是按组合的顺序执行一连串的方法。
之后作业要求实现 forall 与 exists 方法,功能和 Collection.allMatch 与 anyMatch 是类似的,不过也是用尾递归来实现,不能依赖流程控制:
1 | def forall(s: FunSet, p: Int => Boolean): Boolean = { |
当时这里思考了很久应该如何去写,因为还不熟悉递归那一套,总是忘记考虑终止条件。尾递归有一点点像 reverse 的数学归纳法,首先给定一个基准,然后写出一个递推规则,在不断地根据基准进行递推就得到了所有的结果。在写这个函数的时候,其实并没有意识到去把函数拆成几个部分:终止条件,递归规则,内部递归函数,只是觉得这么写好复杂,还要引入一个 local function,因为写 C# 的时候很少会把函数写成这种范式的。后来学完了整个课程之后才是豁然开朗,体会到了什么叫把状态保存在函数参数中,引入 local function 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点,不过这就要求 outer function 要向其传入一个初始状态来启动 “循环”。而 exists 也就是 forall 的逆否命题,通过把两个条件同时取反,就复用了已有的实现,非常巧妙。
事后推测 week 2 这里的题目意图是引导按照这种范式来编写递归函数,但是无奈天分不足,不像学习 ReactiveX 一样看的很清晰,虽然 ReactiveX operator 的内部实现也是以这种范式来实现的,但是这门课并没有直接在视频中讲明,使得你逐渐去真正地思考函数式编程,很有趣。
模式匹配
多年以来,在各种各样的 C++,Java,C# 课程中,说到匹配就是 switch case,但是这个东西的功能实在太弱,不能包含条件呀,只能匹配常量呀,用起来还要和 if 组合,十分的蹩脚。随着语言的进化,真正的匹配 Pattern Matching 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,kotlin 直接实现了完整的模式匹配,C# 9.0 也对已有的 switch 进行了改进。第一次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看懂,却在怀疑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,今天在 Scala 中找到了它的意义。
Scala 中似乎不推荐使用 if else 与 switch,实际上 match 就能实现所有的条件跳转,当它与递归结合在一起的时候,就展示了它的威力,将代码从繁复的 if else 中解放出来,展现出清晰的逻辑并且避免了隐藏在 if 中没有被 cover 的 bug。
Scala 中对 List 的处理也有一个很甜的语法糖,可以把 List 拆分为 head 和 tail,这就是广义表的概念。并且 List 具有一个表尾节点 Nil,它不会被计算在 List 内,而只是作为表尾的代表。举几个例子:
1 | List("a", "b") = "a" :: "b" :: Nil |
然后使用这种广义表的语法,可以将一个 List 拆分为 head 和 tail,类似元组结构。当这种语法与递归和模式匹配的结合的时候,将使得代码无比优雅,不会迷失在去判断各种终止条件的面条代码里
1 | def combinations(occurrences: Occurrences): List[Occurrences] = { |
如果是归并排序的话,这种优雅会体现的更明显,在 C 实现的归并排序中,要判断边界,要在参数中传递上下界,但是在 Scala 中做到了专注于业务,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。
1 | def mergedOccurrences(lhs: Occurrences, rhs: Occurrences): Occurrences = { |
Scala 的初学体验好吗?说实话,很不好,因为要换一种思维模式是很困难的,尤其是在目前而言,函数式编程确实具有一定的门槛,并且 sbt 这个构建工具也难以上手,编译速度堪比 Spring 的启动速度。但是,在这几周内对 Scala 几个小小的方面进行了解后,逐渐地喜欢上了这种精致而没有脱离主流的感觉,看到了 Kotlin 中存在着许多 Scala 的影子。这门课对于介绍 FP 确实不错,不过缺少了一点点编写真正的应用程序的练习,但是它让我喜欢上了 Scala,这就足够了。